2025年广州车展的展馆内,“新科技・新生活”的主题标语格外醒目。1085台展车中57.9%的新能源占比,93款首发新车里超八成搭载高阶智能配置,这些数据共同指向一个清晰的结论: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底层逻辑已彻底改写——延续数年的“油电之争”正式谢幕,“智能价值之争”成为新的战场核心。从燃油车靠智能“逆袭”,到合资品牌借中国研发“换道超车”,再到全车系统的“无死角智能内卷”,三大趋势正在重塑行业版图,也为消费者的购车选择提供了全新坐标系。

曾几何时,新能源与燃油车的市场争夺堪称“水火不容”,渗透率每提升一个百分点都伴随着激烈博弈。但2025年1-10月新能源汽车46.4%的累计渗透率,让行业意识到:燃油车不会消失,但必须进化;新能源也不能仅靠“电动”标签取胜,智能才是终极护城河。广州车展正是这场进化的集中展演。
趋势一:燃油车智能“逆袭”,15万级成破局关键
“燃油车就是智能化洼地”的固有认知,在本届广州车展被彻底击碎。面对新能源渗透率逼近60%的压力,传统燃油车企不再被动防守,而是通过“智能化+性价比”的组合拳,精准击中细分市场痛点,其中15万级价格带成为博弈焦点。
东风日产天籁·鸿蒙智行版的爆火,成为燃油车智能逆袭的最佳注脚。这款车保留了备受好评的2.0T动力总成,确保燃油车用户看重的动力输出与驾驶质感,同时颠覆性升级了HarmonySpace 5智能座舱与L2+级辅助驾驶系统。语音连续对话、跨设备流转等以往只在高端新能源车型上出现的功能,如今成为标配。更具冲击力的是12.99万元的起售价——对比其2025款2.0L基础版18.88万元的定价,智能配置升级的同时价格大幅下探,首日订单突破1500辆的成绩也就不足为奇。
广汽丰田凯美瑞智驾旗舰版则更进一步,直接将激光雷达与高速NOA功能装进15万元级燃油轿车,创造了行业首例。要知道,即便在新能源车型中,激光雷达也多是20万元以上车型的“专属配置”。这款车的出现,让“不想装充电桩、但想要高阶智能体验”的用户找到了最优解。现场调研显示,该车意向客户中,35%是原本考虑购买新能源车型的消费者,智能化成功帮助燃油车实现“用户回流”。
行业分析师张明指出:“燃油车的智能化升级,并非简单堆砌配置,而是精准锚定了‘充电不便群体’的核心需求。15万级是中国汽车市场最大的增量市场,燃油车在这里建立智能优势,相当于守住了行业基本盘。”数据显示,2025年1-10月燃油车销量虽同比下滑5.2%,但搭载L2+级辅助驾驶的燃油车型销量同比增长47.8%,印证了智能化升级的有效性。
趋势二:合资电动化“换道超车”,中国研发掌握话语权
曾因转型迟缓被诟病的合资品牌,在本届广州车展上演了集体“突围战”。不同于以往“照搬全球车型”的保守策略,此次合资品牌的电动化升级,普遍采用“中国研发主导”的模式,精准适配中国市场需求,实现了“换道超车”。
广汽丰田铂智7的亮相,标志着合资品牌电动化进入“中国定义”新时代。作为首款由中国团队主导开发的中大型纯电轿车,该车轴距达到3020mm,远超同级别合资纯电车型,完美契合中国消费者对“大空间”的偏好。核心技术层面,该车全系标配华为DriveONE电机与四颗激光雷达,CLTC续航最高达720km,19.8万元的预售价直接对标比亚迪汉EV——要知道,搭载类似配置的合资纯电车型,此前价格普遍在30万元以上。这种“高端配置+亲民价格”的组合,让该车预展期间盲订量突破8000台。
上汽通用别克E5 Plus与长安马自达EZ-6,则展现了合资品牌的不同突围路径。别克E5 Plus基于奥特能平台升级,重点攻克补能与智驾痛点,新增800V高压快充系统,充电10分钟可补能300公里,同时搭载城市NOA功能,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Y;长安马自达EZ-6则走“跨界融合”路线,将马自达经典的魂动设计与长安深蓝的增程技术相结合,既保留了“人马合一”的操控基因,又实现了“续航无焦虑”,预售价15.98万元起,精准覆盖年轻消费群体。
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的表态点明了合资品牌转型的核心逻辑:“过去是‘全球车型中国卖’,现在是‘中国定义、全球共享’,合资的未来在共创而非复制。”这一转变背后,是中国市场在全球汽车产业中地位的提升——2025年1-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267.2万辆,同比增长28.1%,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与技术创新中心,掌握中国研发话语权,成为合资品牌电动化成功的关键。
趋势三:全车智能“无死角内卷”,从座舱到 chassis 全面革新
当智能配置成为标配,单纯的“屏幕数量比拼”“语音交互升级”已无法形成差异化优势。本届广州车展显示,智能竞争已从表面维度深入到车辆核心系统,实现了“从座舱到 chassis 的全场景革新”,“无死角内卷”成为常态。
座舱智能化的进化,已进入“情感交互”阶段。小鹏X9搭载的AI情感引擎,不仅能实现语音交互,还能通过摄像头捕捉驾驶员的表情、语气,精准判断情绪状态——当检测到驾驶员语气急促、表情紧绷时,系统会自动调低空调温度、播放舒缓音乐,并开启座椅按摩;理想MEGA Pro则将座舱升级为“移动健康管家”,搭载的“家庭健康监测系统”可通过座椅传感器实时分析乘员心率、血氧与疲劳度,发现异常时及时提醒,甚至联动导航推荐附近医院。
底盘智能化成为新的“兵家必争之地”。蔚来ET9搭载的全域线控底盘,通过激光雷达与高精地图的协同,能在过减速带前0.3秒自动调整悬架阻尼,让车辆通过颠簸路面时如履平地。这款定价76.80万起的旗舰车型,展车周围始终围满观众,线控底盘的动态演示成为最吸睛的环节;仰望U8越野玩家版则针对越野场景升级,新增“地形预判AI”功能,结合卫星地图与车辆传感器,提前识别沙丘、沟壑等复杂地形,自动规划最优脱困路径,让“小白也能玩越野”成为现实。
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在论坛上直言:“未来的车是装了轮子的超级AI终端,数据闭环与算法迭代能力决定定价权。”这一判断在车展上得到充分印证——无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,都在强调“数据驱动研发”,通过用户驾驶数据的积累,不断优化智驾算法与座舱体验。这种“软件定义汽车”的竞争,正在让汽车从“交通工具”转变为“智能移动空间”。
结语:智能重构格局,消费者成最大赢家
2025广州车展落幕之际,行业已清晰看到:“油电之争”的二元对立时代结束,“智能价值之争”的多元竞争时代开启。燃油车靠智能化守住基本盘,合资品牌凭中国研发实现突围,新势力以全场景智能拉开差距,三大趋势共同推动中国汽车市场进入“高质量竞争”阶段。
对于消费者而言,这场智能变革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:15万级燃油车能享受到激光雷达+高速NOA,20万级合资纯电车型能搭载华为高阶智驾,30万级旗舰车型能拥有全域线控底盘——以往需要在百万级车型上才能体验的配置,如今正快速下探到主流价格带。
未来,随着智能技术的持续迭代与成本下降,“人人都能享受到高阶智能出行”将成为现实。而对于车企而言,只有真正以用户需求为核心,将智能技术融入产品研发的每一个环节,才能在这场格局重构中占据先机。广州车展只是一个缩影,智能汽车的全新竞争篇章,才刚刚拉开序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