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数据刺痛!本田中国遭遇 “八年来最惨开局”
10 月 14 日,本田中国的销量成绩单让整个汽车圈沉默了:9 月终端销量 54544 辆,同比下滑 13.1%;1-9 月累计仅售 467867 辆,同比暴跌 20.5%。这个数字有多刺眼?回溯到 2017 年,本田中国全年销量就已突破 140 万辆,如今三个季度的成绩还不及当年半年的销量,直接跌回八年前的水平。
更扎心的是 “冰火两重天” 的对比:当本田在为 46 万销量挣扎时,比亚迪单品牌 9 月销量就突破 30 万辆,理想汽车前三季度交付超 37 万辆,逼近本田全年体量。一位在本田 4S 店工作十年的销售经理无奈坦言:“以前思域要加价排队,现在优惠 3 万还没人问,展厅里全是看新能源的客户。”
二、撕裂的成绩单:燃油车撑场面,新能源车成 “笑话”
1. 老功臣扛不动了:三款主力撑不起半壁江山
本田的销量基本靠 “老班底” 续命。9 月雅阁卖出 15792 辆,皓影 12953 辆,CR-V 14355 辆,三款车贡献了近 79% 的销量。尤其是 CR-V,前 9 月累计 126277 辆的成绩,成了东风本田的 “遮羞布”。但即便如此,这些燃油车的 “辉煌” 也在褪色 ——2023 年 CR-V 全年销量超 22 万辆,如今前三季度还没到去年的六成。
燃油车市场的 “价格战” 更让本田雪上加霜。以往 20 万级的合资 SUV,现在被自主品牌逼到 15 万区间,就连大众、丰田都加入 “以价换量”,本田不得不跟进优惠,雅阁终端价跌破 16 万,直接压缩了利润空间。
2. 新能源遇冷:押注的新车月销仅 142 辆
最致命的是新能源转型的 “全面溃败”。为了对抗自主品牌,本田推出了极湃 1、极湃 2、雅阁 PHEV 等多款电动化车型,结果大多月销停留在数百台的水平。被寄予厚望的广汽本田 P7,5 月销量仅 142 辆,还不及比亚迪海豹一天的销量。
问题出在 “诚意不足” 上:极湃系列基于燃油车平台改造,续航、智能化都落后于同级自主品牌;混动车型虽然省油,但价格比同级插混车型贵 3-5 万,失去了性价比优势。更讽刺的是,本田喊出 2025 年电动化车型占比 50% 的目标,可前三季度新能源车型市占率还不足 3%。
三、本田的 “慢半拍”:被自主品牌打了个措手不及
1. 产品迭代太慢:三年没出一款爆款电动车
当比亚迪一年推出 5 款新车,理想每月更新一次系统时,本田还在吃老本。2023 年推出的极湃 2,外观、内饰和 2021 年的原型车几乎没区别;2025 款思域只是微调了格栅和轮毂,动力总成完全没变。这种 “挤牙膏式” 更新,在 “每周都有新车发布” 的中国市场,根本抓不住消费者的眼球。
2. 智能化落后:连 CarPlay 都成了 “卖点”
自主品牌已经卷到 “城市 NOA、语音助手秒响应” 的级别,本田的车机系统还在靠 CarPlay 撑场面。2025 款 CR-V 的中控屏反应迟钝,导航还不如手机精准;所谓的 “智能驾驶”,只有基础的定速巡航和车道保持,连 L2 + 级辅助驾驶都要选装,价格还高达 1.5 万元。
一位从 CR-V 换购比亚迪唐的车主吐槽:“本田的车机像老年机,比亚迪的车能语音控制空调、导航,还能自动泊车,根本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。”
3. 供应链失控:全固态电池成了 “画饼”
本田曾宣布 2025 年启用全固态电池生产线,结果到现在还没量产,只能眼睁睁看着宁德时代、比亚迪在电池技术上绝尘而去。新能源车型的核心零部件依赖外部采购,电池、芯片都没有话语权,导致成本居高不下,根本没法和 “垂直整合” 的自主品牌竞争。
四、合资车的集体困境:本田只是 “冰山一角”
本田的溃败不是个例,而是传统合资品牌的缩影。2025 年前三季度,大众中国销量同比下滑 18%,丰田下滑 15%,通用下滑 12%。曾经的 “合资光环”,在新能源、智能化的冲击下,正在快速褪色。
根本原因是 “游戏规则变了”:以前消费者买合资车,图的是 “可靠、省油”;现在更看重 “续航、智能、性价比”。而合资品牌还停留在 “燃油车思维”,没有意识到中国市场已经从 “品质竞争” 进入 “生态竞争” 的阶段。
自主品牌的 “降维打击” 更狠:用 “油车的价格卖电车”,用 “30 万的配置卖 20 万的车”,还提供 “终身免费充电、上门补能” 等服务。这种 “全方位碾压”,让合资品牌的优势荡然无存。
五、还有救吗?本田的 “反击” 太难了
为了挽回颓势,本田也在想办法:东风本田投产了新能源工厂,计划推出烨品牌纯电动车;和宁德时代合作开发电池,试图降低成本。但这些动作都 “太晚了”—— 自主品牌已经占据了 70% 的新能源市场份额,消费者的认知已经形成,再想抢回来难如登天。
更致命的是 “利润崩塌”:2025 财年本田汽车净利润骤降 24.5%,创近十年最大跌幅。美国加征关税导致成本激增,中国市场销量下滑又让收入缩水,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研发。陷入 “销量下滑→利润减少→研发不足→销量更差” 的恶性循环,本田的翻身仗恐怕很难打。
六、结语:不是本田不行了,是时代变了
从年销 140 万到前三季度 46 万,本田的坠落,本质上是 “燃油车时代” 向 “新能源时代” 的必然更替。不是本田做得不够好,而是自主品牌进步太快,用更先进的技术、更亲民的价格、更贴心的服务,重新定义了 “好车” 的标准。
曾经的 “合资神话” 告诉我们:在技术变革的浪潮中,没有永远的强者,只有永远的创新者。本田的教训也给所有车企提了个醒:跟不上时代的脚步,再辉煌的历史也只是过眼云烟。
未来,还会有更多合资品牌面临本田的困境。而那些能快速转型、拥抱变化的企业,才能在新的市场格局中活下去。本田的黄金时代落幕了,但中国汽车的黄金时代,才刚刚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