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高速上双手全程不碰方向盘,车辆自动避让加塞,还能提前识别前方3公里的事故隐患”——10月20日,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的试驾体验区,来自德国的汽车行业分析师马克·施密特刚结束试乘,就对着镜头连连惊叹。这场在北京亦庄召开的行业盛会,不仅集中展示了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最新成果,更通过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的重磅表态释放明确信号:中国正加快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突破,剑指全球引领者地位。
作为全球规模最大、规格最高的智能网联汽车盛会,本次大会吸引了1000余家海内外企业参展,近10万专业观众到场,就连宝马、丰田、特斯拉等国际巨头的CEO都亲自带队“取经”。展厅内从L4级自动驾驶汽车到车路云一体化系统,从智能座舱到高精度地图,每一项成果都在宣告: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已从“跟跑”全面转向“领跑”。
政策定调:高级别自动驾驶“加速破局”,标准体系全球领先
“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水平显著提升,将加快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突破”,辛国斌副部长在开幕式上的发言,被业内解读为行业发展的“定盘星”。而支撑这一判断的,是中国已构建起全球最完善的政策与标准体系。
本次大会上披露的一组数据令人振奋: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体系,全国累计开放测试示范道路超3.5万公里,覆盖20个省份、100余个城市,测试里程突破1500万公里。更关键的是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城市已实现“准入与上路通行”全流程管理,《北京自动驾驶汽车条例》等地方性法规的落地,为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的商业化扫清了法律障碍。
标准制定方面,我国已牵头制定10余项智能网联汽车国际标准,在车路协同、数据安全等关键领域的标准体系已基本成型。辛国斌明确表示,下一步将加快组合驾驶辅助、自动驾驶等核心标准制定,推动城市间“跨域连片”应用。这意味着,过去困扰行业的“标准不统一、测试不互通”问题将彻底解决,为技术快速落地铺路。
硬核成果炸场:从L4级量产到车路云一体化,中国技术亮真招
大会展厅内的“黑科技”,让全球观众看到了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硬实力。在华为展台,搭载ADS 4.0系统的问界M9完成了全程无接管的城市道路演示——在早晚高峰的模拟场景中,车辆不仅能精准识别闯红灯的行人、加塞的电动车,还能自主选择最优车道,通过拥堵路段的效率比人类驾驶提升20%。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透露,该系统已实现全国所有城市的无图领航,2026年将搭载于全系车型。
小鹏汽车的XNGP高阶自动驾驶系统同样吸睛。现场演示中,其L4级自动驾驶重卡在模拟港口场景中,完成了集装箱装卸、自动泊车、路径规划等全流程作业,误差控制在厘米级。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介绍,目前该系统已在广州南沙港实现商业化运营,单台车年运营成本降低30%,效率提升50%。
车路云一体化的“中国方案”更是让国际巨头侧目。百度展台展示的Apollo车路云一体化系统,已在全国30余个城市落地,通过路侧感知设备与车辆的实时交互,能将自动驾驶的安全冗余提升至99.99%。在亦庄的示范路段,搭载该系统的车辆即便遭遇突发障碍物,响应速度比纯车载感知快0.5秒,这0.5秒足以避免绝大多数碰撞事故。
智能座舱的创新同样惊艳。理想汽车的“五感座舱”融合了嗅觉、触觉等多模态交互,语音助手的响应速度快至0.1秒,还能通过驾驶员的表情识别疲劳状态并主动预警;蔚来的AR-HUD系统可将导航信息、路况提示直接投射到前挡风玻璃,显示范围相当于120英寸的巨幕,彻底解放驾驶员的视线。
全球格局生变:中国领跑,国际巨头“反向取经”
本次大会最鲜明的变化,是从“中国看世界”变成“世界看中国”。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参观后坦言:“中国在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迭代速度和场景落地效率上,已远远超过欧洲。”他透露,宝马将与百度深化合作,把中国的车路云一体化技术引入欧洲市场。
特斯拉CEO马斯克也通过视频连线表达了合作意愿,称特斯拉正研究适配中国的自动驾驶标准,计划将中国的路侧感知技术融入FSD系统。而丰田、大众等传统巨头,则纷纷与中国科技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,主攻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算法的本土化适配。
中国的领跑优势并非偶然,而是源于“技术+生态+市场”的三重赋能。技术层面,我国在5G通信、人工智能、高精度地图等领域的专利数量全球第一;生态层面,已形成“车企+科技公司+通信运营商+零部件企业”的协同创新体系,华为、百度、比亚迪等企业各司其职又深度联动;市场层面,2025年前三季度搭载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占比超60%,庞大的市场规模为技术迭代提供了充足的数据支撑。
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达8600亿元,同比增长45%,预计全年将突破1.8万亿元。而全球市场研究机构预测,到2030年中国将占据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市场40%以上的份额,成为无可争议的全球核心市场。
离全民自动驾驶还有多远?2027年或成关键节点
尽管技术进展迅猛,但高级别自动驾驶要走进寻常百姓家,仍需跨越几道门槛。辛国斌副部长在大会上明确了攻坚方向:一是加快L4级自动驾驶标准制定,2026年底前完成核心条款审定;二是推进“跨域连片”应用,2027年实现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的智能道路互联互通;三是强化数据安全保障,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数据跨境流动的安全管理体系。
行业专家给出了更具体的时间表:2026年L3级自动驾驶将在高速路和城市快速路全面放开,2027年实现特定场景下的L4级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,2030年L4级自动驾驶将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核心区域。届时,Robotaxi的运营成本将降至传统出租车的1/3,成为大众出行的主流选择之一。
对消费者而言,最直观的变化已在发生。目前L2级辅助驾驶已下探至10万元级车型,15万元级车型普遍配备高速领航功能;到2027年,L3级自动驾驶将成为20万元级车型的标配,购车成本较现在仅增加1.5万元左右。正如一位参展观众所说:“以前觉得自动驾驶是科幻,现在发现,它已经悄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。”
结语:一场关乎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“中国革命”
从1886年卡尔·本茨发明汽车,到20世纪福特流水线开启汽车时代,再到特斯拉掀起电动化浪潮,全球汽车产业的每一次变革都由欧美主导。而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的召开,标志着这场变革的核心阵地已转移到中国。
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崛起,不仅是技术的突破,更是产业生态的重构。当5G、人工智能等中国优势技术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,当政策、市场、资本形成合力,中国正在定义智能网联汽车的全球新标准。
辛国斌副部长在大会闭幕式上的话,道出了行业的共同心声:“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目标,不仅是引领全球市场,更是要通过技术创新,让出行更安全、更高效、更便捷。”这场发生在北京的行业盛会,不仅展示了中国的技术实力,更宣告了一个全球汽车产业新时代的到来——一个由中国引领的智能网联新时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