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年就能开上会飞的车?小鹏量产宣言引爆低空出行革命

“堵在早高峰的高架上时,谁没幻想过踩一脚油门就能飞起来?”10月16日,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2025可持续全…

“堵在早高峰的高架上时,谁没幻想过踩一脚油门就能飞起来?”10月16日,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上的一句话,戳中了无数通勤族的痛点。更震撼的是他抛出的重磅消息:小鹏飞行汽车将于明年正式量产交付。这个曾停留在科幻电影里的场景,正加速冲进现实,而何小鹏那句“飞行汽车成长速度和市场份额将高过传统汽车”的判断,更预示着一场出行革命的到来。

消息一出,社交平台瞬间沸腾。“终于不用抢车位了”“通勤1小时变10分钟不是梦”的讨论刷屏,小鹏汇天后台的咨询量暴涨300%。事实上,这场沸腾早已埋下伏笔——当全国首个综合性低空飞行营地10月16日在广州大学城正式启用,当超100个应用场景清单同步发布,低空经济的基础设施网络已悄然成型,就等量产飞行汽车这把“钥匙”开启大门。

小鹏的底气:5000台预订单背后的技术破局

“明年量产”绝非空谈,何小鹏的底气来自实打实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反馈。早在2024年,小鹏汇天的分体式飞行汽车“陆地航母”就完成了公开飞行演示:路面行驶时与普通SUV无异,遇到拥堵只需一键启动,车顶的飞行舱便能分离升空,以130公里的时速低空巡航,续航里程可达200公里。这种“车飞分离”的设计,完美解决了地面行驶与空中飞行的兼容性问题。

更关键的是核心技术的国产化突破。飞行汽车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要求远超传统电动车,小鹏联合宁德时代研发的航空级动力电池,能量密度突破450Wh/kg,是普通电动车电池的1.5倍,且通过了针刺、挤压等12项极端安全测试。飞控系统则借鉴了无人机技术,能实现自动避障、精准悬停,即便是新手也能通过语音指令完成起降。

市场的热情早已给出投票。据内部消息,小鹏飞行汽车的预订单已接近5000台,其中30%来自企业客户——物流企业看重其低空配送能力,景区则计划用于观光接驳。有网友算了一笔账:如果用于城市通勤,按每天往返50公里计算,电费仅需8元,比打车节省80%,比传统燃油车节省70%。

四大赛道混战:谁在瓜分410亿美元市场?

小鹏的量产宣言,也将飞行汽车赛道的竞争推向白热化。这个被预测2030年规模达410亿美元的市场,早已集结了四大阵营,各显神通。

科技公司是赛道的先行者。亿航智能作为全球首家盈利的eVTOL(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)公司,其EH216-S已获得民航局多项证书,2024年交付量同比增长200%,在文旅、物流场景率先落地。峰飞航空的复合翼机型则以长续航为卖点,最大航程突破300公里,正冲击城际出行市场。

车企阵营凭借产业链优势强势入局。吉利旗下沃飞长空的AE200已完成首飞,计划2025年完成载人验证;广汽发布的飞行汽车品牌GOVY高域,定价168万元的产品已斩获首批意向订单;长安汽车则与亿航智能联手,主攻研发与运营全链条。传统车企的加入,让飞行汽车的量产成本大幅降低,从早期的千万元级拉到如今的百万元以内。

航空巨头和无人机企业也没缺席。中国商飞、中航工业凭借适航认证和制造优势,为行业提供核心技术支撑;大疆创新则将无人机飞控技术迁移至车载领域,与比亚迪合作的“灵鸢”系统已实现车载无人机协同作业。四大阵营的混战,让飞行汽车的技术迭代速度远超预期。

从科幻到现实:还要迈过几道坎?

尽管进展迅猛,但飞行汽车要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,仍需突破三大瓶颈。首先是法规与标准的完善。目前我国仅在广东、湖北等省份开展低空开放试点,飞行路线审批、空中交通管制等规则尚未全国统一。不过好消息是,民航局已成立专项工作组,正在制定飞行汽车适航标准,预计明年量产前将完成核心条款的审定。

其次是基础设施的配套。飞行汽车需要专用起降点、充电设施和维修网点,广州大学城的低空飞行营地已给出样板——营地配备20个垂直起降位、10个快速充电桩,还搭建了空地通信导航系统。按照规划,粤港澳大湾区2026年将建成100个类似营地,形成城际立体出行网络。

最后是用户接受度与成本控制。小鹏首款量产机型定价预计在80-120万元,虽较早期产品大幅下降,但仍高于普通家用车。不过业内预测,随着产能提升和技术成熟,2030年入门级机型价格有望降至30万元以内,与中高端SUV持平。何小鹏也透露:“我们的目标是让普通家庭都能买得起、用得起飞行汽车。”

不止于代步:低空经济的万亿想象

飞行汽车的意义,远不止解决通勤拥堵。它将激活一个全新的低空经济生态,催生出行、物流、文旅等领域的新场景。在广州发布的100个应用场景清单中,“空中救护车”可将急救响应时间从40分钟压缩至15分钟;“低空物流配送”能实现偏远地区药品、生鲜的当日达;景区的“空中观光”则能提供全新旅游体验。

产业链的带动效应同样惊人。上游的航空级复合材料、高能量密度电池需求激增,中航高科等企业已实现量产供应;中游的飞控系统、导航设备企业订单暴增,海特高新等供应商已切入头部企业供应链;下游的运营服务、维修保养等新职业也在孕育,预计到2030年将创造超50万个就业岗位。

何小鹏的“市场份额超过传统汽车”的判断,正是基于对低空经济的长远看好。数据显示,我国低空经济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,2035年有望达到3万亿元。当飞行汽车成为主流出行工具,城市空间将从二维走向三维,“天空不再是极限,拥堵成为历史”的未来,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来得更快。

结语:一场关乎未来的出行革命

从亨利·福特的T型车开启汽车时代,到特斯拉重新定义电动车,每一次出行工具的革新都深刻改变了社会形态。小鹏的量产宣言,标志着飞行汽车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一步,也预示着人类正迈向“陆海空”三维出行的新时代。

明年的量产交付,只是这场革命的起点。当法规逐渐完善、成本不断下降、基础设施日益健全,飞行汽车将不再是富人的玩具,而是普通人的代步工具。或许用不了十年,我们会像今天讨论“电动车续航”一样,讨论“飞行汽车的航线”;像抢车位一样,预约低空起降位。

正如何小鹏在大会上所说:“汽车改变了地面交通,飞行汽车将改变整个城市的空间格局。”而我们,正站在这场变革的入口,等待着按下那枚“起飞”的按钮。

关于作者: icar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