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00 位大佬齐聚北京!2025 智能网联大会开幕,这三大信号改写未来出行

10 月 16 日上午,北京亦庄国际会展中心人头攒动,2025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正式拉开帷幕。这场由工信部…

10 月 16 日上午,北京亦庄国际会展中心人头攒动,2025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正式拉开帷幕。这场由工信部、交通运输部与北京市政府联合主办的行业盛会,以 “汇智聚能 网联无限” 为主题,吸引了近 1000 名海内外政、产、学、研顶尖人士到场,三天时间里将围绕政策标准、技术突破、安全规范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碰撞。
从 L3 级私家车合法上路到车路云一体化全国推广,从无人配送车日送 10 万件包裹到 7000 亿产业目标,这场大会不仅是成果展示的舞台,更释放出智能网联汽车从 “试点探索” 迈向 “规模化应用” 的强烈信号。

一、政策破冰:北京放大招,L3 上路有法可依

“以前谈自动驾驶,最怕‘出事了算谁的’,现在终于有了明确答案。” 大会现场,一位车企法务总监的感慨道出了行业心声。而这背后,是北京在政策创新上的持续领跑。
作为全国首批 “准入与上路通行” 和 “车路云一体化应用” 双试点城市,北京早已构建起全球领先的制度创新高地。今年 4 月施行的《北京自动驾驶汽车条例》,成为中国首个全面规范 L3 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的地方性法规,首次将 “个人乘用车出行” 纳入支持范围,打破了此前自动驾驶仅局限于商用车、接驳车的场景限制。
大会召开前夕,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再添 4 项地方标准,从封闭试验场地测试到车路云一体化路侧设施,实现了全链条标准化覆盖。其中,封闭测试标准通过 “场景分类、流程规范、指标量化”,让技术验证从 “经验驱动” 转向 “标准驱动”;路侧设施标准则从硬件、软件、数据三个维度确立统一规范,真正让车、路、云实现协同联动。
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在开幕式上透露,国家层面还将发布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成效,未来将推动 20 个试点城市的政策经验全国推广,为产业发展筑牢制度根基。

二、技术落地:从实验室到街头,北京 600 平方公里 “智慧考场” 亮实绩

如果说政策是铺路石,那北京亦庄的 600 平方公里智能网联道路,就是技术落地的 “最佳试验场”。大会期间,从大兴机场到主会场,再到主要交通枢纽、酒店的自动驾驶接驳服务,让参会者亲身体验到 “未来出行” 已来。
在亦庄核心区,67 条道路实现绿波通行,257 个路口完成动态优化,车辆通行效率提升 30% 以上。这里部署了各类车载单元 1000 余套,接入 1100 辆测试车辆,云控平台日均处理数据量达 420TB,累计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超 3300 万公里。更让人震撼的是,全球首个无人车共配中心已在此落地,新石器的 300 辆无人车通过 “飞车轨道” 实现分钟级装载,日分拣量最高可达 10 万件,覆盖周边 10 公里的快递配送。
大会现场展示的技术成果更是刷新认知:大算力芯片实现批量上车,多模态感知技术让车辆 “眼观六路耳听八方”,智能线控底盘响应速度提升 50%,人机交互、协同感知等技术已处于全球领先水平。北汽、小米、理想等在京车企,纷纷亮出搭载 L2 级以上辅助驾驶的新车,而北京提出的目标更具冲击力 —— 到 2025 年,智能网联汽车(L2 级以上)渗透率达到 80%,汽车产业产值突破 7000 亿元。
三大国家级创新中心的支撑,让北京的技术实力底气十足。这些创新中心年均研发投入占比不低于 50%,承担 39 项国家、省部级专项,累计申请 237 项专利,打造的车规级开源开放车路云一体化共性技术平台,正成为全行业的 “技术共享库”。

三、全球共鸣:1000 人共商,国际合作成共识

这场大会的影响力早已突破国界。作为首次邀请国外部长级政要参会的一届大会,来自全球各地的行业巨头、科研机构齐聚一堂,共同探讨智能网联汽车的全球发展路径。
大会设置了 3 场全体会议和 3 场特色会议,围绕人工智能应用、数据安全、商业模式创新等热点议题展开深度对话。从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算法优化,到华为的车路云一体化解决方案,再到欧洲车企的智能座舱创新,不同技术路线的碰撞,让产业发展方向更加清晰。
值得关注的是,大会期间还将发布国家人工智能汽车领域应用中试基地、车路协同十大功能场景等系列成果,这些成果将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供 “中国方案”。正如一位欧洲车企高管所言:“中国在政策创新、技术落地和场景应用上的速度,让全球同行都为之瞩目,这里的实践经验值得世界借鉴。”
国际合作的深化,也让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加速融入全球价值链。北京奔驰、小米汽车等在京整车企业,已通过技术输出、产能合作等方式布局全球市场,而本次大会搭建的交流平台,将进一步打通海内外技术、资本、市场的对接通道。

四、未来已来:这些变化将影响每个人的出行

这场盛会释放的信号,最终将转化为普通人能感知的出行变革。未来一两年内,你可能会遇到这些场景:
在城市里,L3 级自动驾驶私家车可以在特定路段自动跟车、变道、避障,你只需在紧急情况下接管车辆;下单快递后,无人配送车会精准送到小区门口,不用再担心错过取件时间;长途出行时,自动驾驶干线物流车让货物运输更高效,网购收货速度再提速。
更重要的是,智能网联技术将让出行更安全。数据显示,90% 以上的交通事故由人为失误导致,而自动驾驶系统的反应速度是人类的 10 倍以上,车路协同技术还能提前预警危险,大幅降低事故发生率。
当然,产业发展仍面临挑战。数据安全、网络攻击、责任认定等问题,还需要政策、技术、法律的协同突破。但从本次大会释放的信号来看,随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、技术持续迭代、场景加速落地,智能网联汽车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。
从北京亦庄的智能道路,到遍布全国的试点城市;从车企的技术攻关,到政策的保驾护航,智能网联汽车正在重构汽车产业的格局,也在改写每个人的出行方式。2025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的开幕,不仅是对过去成果的总结,更是对未来的宣告 —— 一个 “车路协同、智能高效、安全便捷” 的出行新时代,已经近在眼前。

关于作者: icar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